English

“诗人排行榜”引发不同声音

1998-10-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邓凯 我有话说

对于诗坛而言,80年代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年代。无数的好诗和无数的诗人一起诞生,一起流传。诗歌成为最受推崇的文体之一。而这一切已经远去,仅能在诗歌史料和选本中听见些许回声。90年代以来,诗坛日渐式微,像一个散场后的集市,在夜色中陷入沉寂。但不久前,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诗刊》公布了该刊的调查结果,在1600个调查对象当中,“平时把诗歌作为第一阅读文体者”占60%。引人注目的是,这家全国第一大的诗歌刊物在调查中统计出“你最有印象的现当代诗人”共计694人,按得票多少排列出前50名。名单中有些诗人是无可争议的,但诗坛另一些极为重要的诗人都没有名列其中,从而引起了一些争论。有关人士认为,这个名单反映出的问题确实值得人们深思。

《诗刊》这次调查以文化程度较高的中青年诗歌爱好者为主体。在1600人中,诗歌及文学爱好者占85%,大学文化程度以上占65%,经常发表诗歌的占40%,偶尔自娱的占50%,也就是说,写诗的达到90%左右。就是这样一个群体,评出了50名“最有印象”的现当代诗人,依次为:舒婷、艾青、臧克家、李瑛、雷抒雁、叶延滨、贺敬之、柯岩、郭小川、牛汉、顾城、流沙河、余光中、汪国真、郭沫若、张志民、徐志摩、公刘、席慕蓉、昌耀、绿原、西川、张新泉、邵燕祥、孙静轩、李小雨、海子、刘章、刘征、白桦、戴望舒、李季、赵恺、韩作荣、邹静之、杨牧、叶文福、梅绍静、周所同、傅天琳、田间、何其芳、鲁迅、闻一多、林莽、于坚、高洪波、曾卓、朱子奇、苏金伞。而像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对新诗有重大贡献的穆旦、卞之琳和宝刀未老的女诗人郑敏以及一些被诗界看好的中青年诗人却在“50开外”。为什么?

不能说调查本身不对。必须允许这种公众性的调查结果。据了解,《诗刊》社几乎动用了全体人员认真地进行调查的统计工作,因此,调查数字是毋庸置疑的。诗人林莽说,产生这个调查结果不是人为的,它带有较强的客观性。然而,众多人士认为,调查对象存在着问题。据悉,这次调查以《诗刊》的刊授学员和订户为主体,其中,刊授学员多达600人。有人曾对50名“最有印象”的现当代诗人名单作了研究,发现有个“三多”的特点,即《诗刊》编委多、《诗刊》工作人员多、作品被选进中学课本的诗人多。一些诗人、诗评家认为,这些调查对象中,许多人的诗歌素养相当薄弱,对诗歌史缺乏了解,这份名单根本不能说明问题。诗评家吴思敬认为,如果在诗歌研究者、诗歌编辑中另外进行一次调查,结果肯定大不一样。一位名列其中的老诗人说:“这个排名不是对诗的排名。我很奇怪怎么会有这个结果,很好笑,也很荒谬。‘最有印象’跟诗写得好是两码事。”诗人西川从朋友处得知自己名列其中也对此表示怀疑,他说:“这个名单很邪门,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觉得自己在普通读者中绝不可能排在海子前面。我觉得进入这个名单对我完全是一种耻辱,跟我想象的名单完全不一样。”

对调查问卷本身,有人也提出了质疑,认为有些提问让人无法回答,有的不准确,如“最有印象的现当代诗人”的提问本身就存在着多重标准和不同意义指向。北京青年诗人沙龙负责人谭五昌认为,这种技术性的模糊极有可能得出模棱两可的答案。

这样一个文化程度较高、与诗的关系不可谓不亲密的群体,却排出如此一个让许多人奇怪和失望的“诗人座次”,不能不让人对中国的诗歌教育深长思之。诗歌作为文学艺术中顶尖的样式,它有形无形中给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施加深刻影响。然而,我们的诗歌教育做得如何呢?中国新诗版本专家刘福春说:“在中学课本里,新诗的篇幅很少,即使有,也绝大多数是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内容相当陈旧,以至于一提起诗歌,人们只知道那几个人。对于一些更为重要的诗人和中国新诗的新成就,他们知道多少?”吴思敬也认为,诗歌教育应融入普通教育之中。现在适合青少年的优秀新诗读本太少,课本中的诗歌作品不说,配合课外阅读和适于朗诵的新诗读本更是匮乏。至于高等教育,林莽说,他接触过一个现当代文学的硕士研究生,居然对新诗一窍不通,其中问题可见一斑。从这个“诗人座次”中可以看出,由于诗歌教育的普及和深化与诗歌在文学中的地位颇不相称,这份调查只表明了大众层面对诗歌的一种认识,人们对基础性诗歌接触得更多一些,而另一些精华部分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正如一位诗人所言:“世界上许多好的东西都是在土里埋着。”据悉,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全面更换中学课本的诗歌篇目,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稍许欣慰。

对《诗刊》这次调查的不同声音,《诗刊》副主编叶延滨作了解释。他说,首先这个名单是客观的,它类似于书店的排行榜,只反映读者的读书状况。其次,这个调查结果也只反映读者的水平。对于诗人而言,受众较多并不代表成就较大。关于调查问卷中的某些提问,他说,“作为刊物,如果说带有功利性的话,就是想了解读者在读什么,爱读什么,从而维护刊物的良好生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份名单在客观上产生了可疑的误导,一些诗歌爱好者把它作为中国诗坛的“诗人座次”。对此,人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